会议室预约 在线投稿

师资队伍

在职老师

当前位置: 首页 -> 师资队伍 -> 在职老师 -> 正文

黎杨全

作者:来源: 阅读次数:日期:2023年09月30日

黎杨全,bat365正版官方网站教授,博士生导师,文学研究所所长,国家级青年人才入选者,湖北省“楚天学者”,湖北省文艺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、湖北省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。主要从事新媒介文化与文论、当代大众文化批评等研究,在《中国社会科学》《文学评论》《文艺研究》等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,出版专著3部,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、一般项目,教育部、中国作协等多项科研基金,获重庆市“五个一工程”奖等。

国内外学习经历:

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,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,赴英国班戈大学(Bangor University)访学,师从Astrid Ensslin教授,研究西方数码艺术及理论。

2009-2012年入bat365正版官方网站文艺学专业,获文学博士学位;

2002-2005年入北京师范大学bat365正版官方网站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学习,获文学硕士学位;

1995-1999年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管理专业学习,获学士学位;

科研项目:

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“数字资本主义与新媒介文艺的转型研究”(在研)

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“虚拟现实媒介叙事研究”子课题“批评理论视域下虚拟现实媒介叙事的文化阐释”(在研)。

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“数字化语境中文学制度的转型研究”(结项)

2011年教育部社科青年项目“数字媒介与文学批评的转型研究”(结项)

专著:

《数字媒介与文学批评的转型》,上海三联,2013。

《中国网络文学与虚拟生存体验》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2021。

《重组的文学场》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2023。

论文:

《文艺大众化的中国经验与现代文艺观念的再反思》,《中国社会科学》(顶刊)2023年第1期(《人大报刊复印资料·文艺理论》2023年第5期全文转载,《新华文摘》2023年第15期论点摘编)。

《虚拟体验与文学想象——中国网络文学新论》,《中国社会科学》(顶刊)2018年1期(《新华文摘》2018年11期全文转载、《光明日报》2018年3月20日摘编、《2018年度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论文集》、《中国网络文学评论年选(2018)》、《中国网络文学年鉴(2018)》转载)。

以文为戏:数字时代文学的游戏批评范式》,《文学评论》(权威)2023年第1期(《人大报刊复印资料·文艺理论》2023年第7期全文转载、《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》2023年第3期全文转载)。

《网络文学、本土经验与新媒介文论中国话语的建构》,《文学评论》(权威)2020年第6期(《中国网络文学评论年选》(2020)选入、《中国网络文学年鉴(2020)选入)。

《中国网络文学与游戏经验》,《文艺研究》(权威)2018年4期(《人大报刊复印资料·文艺理论》2018年第7期、《光明日报》2018年8月21日转载)。

《移动媒体、定位叙事与空间生产》,《文艺研究》(权威)2015年第12期(《人大报刊复印资料·文化研究》2016年第4期转载)。

《网络穿越小说:谱系、YY与思想悖论》,《文艺研究》(权威)2013年12期。

《网络追文族:读写互动、共同体与“抵抗”的幻象》,《文艺研究》(权威)2012年第5期(选入《文化研究年度报告》,陶东风主编,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13)。

《从“讲故事”到“操控故事”:元宇宙与叙事学的转向》,《中国图书评论》(CSSCI)2023年第6期。

《从审美性到交往性:社交媒体语境下文艺批评的范式变革》,《社会科学辑刊》(CSSCI)2023年第2期。

《奥德修斯3.0:新媒介现实与第三个神话时代》,《广州大学学报》(CSSCI)2023年第3期。

《二次元文化、数字交往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构》,《湖北民族大学学报》(CSSCI)2023年第2期。

《诗可以群:社交媒体时代文艺评论中国传统的重建》,《首都师范大学学报》(CSSCI)2023年第1期。

《从网络性到交往性——论中国网络文学的起源》,《当代作家评论》(CSSCI)2022年第4期。

《从作品到“说话”:建构数字时代的大文艺观》,《中州学刊》(CSSCI)2022年第4期(社科院《文学研究年度报告(2022)》选入)。

《加速、重置与日常化:网络多维时间与艺术的变革》,《社会科学》(CSSCI)2022年第2期。

《走向活文学观:中国网络文学与次生口语文化》,《探索与争鸣》(CSSCI)2021年第10期(《人大报刊复印资料·中国现代、当代文学研究》2022年第2期全文转载,《中国文学研究文摘》2022年第2辑全文转载)。

《网络文学的经典化是个伪命题》,《文艺争鸣》(CSSCI)2021年第10期(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》2022年第3期全文转载,中国文艺评论年选(2021)选入)。

《走向交往诗学:弹幕文化与社交时代的文艺变革》,《南京社会科学》(CSSCI)2021年第4期(《人大报刊复印资料·文化研究》2021年第12期全文转载、《中国文学研究文摘》2022年第2辑全文转载、《媒介技术与技艺——当代文艺批评理论文选》(中国文联出版社,2022)选入)。

《从物语消费到数字消费:新媒介文艺消费逻辑的演进》,《江苏大学学报》(CSSCI)2021年第1期。

《网络文学的“免费论”与数字资本主义的症候》,《中州学刊》(CSSCI)2021年第8期。

《新媒介的“连接主义”与网络文学评价范式变革》,《中国文学批评》(CSSCI)2021年第3期(《中国网络文学评论年选》(2021)选入)。

《从实体论到间性论:网络时代文学活动范式的转型》,《中州学刊》(CSSCI)2020年3期。

《网络文学:新媒介现实主义的崛起》,《中州学刊》(CSSCI)2019年10期(《新华文摘》2020年第3期论点摘编,《学术界》2019年第12期论点摘编,《中国网络文学评论年选》(2019))。

《“场景时代”的兴起与后现代美学的重构》,《中州学刊》(CSSCI)2018年1期(《人大报刊复印资料·美学》2018年第4期转载)

《SoLoMo的兴起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新变》,《内蒙古社会科学》(CSSCI)2018年5期(《人大报刊复印资料·美学》2019年第1期转载)。

《大众点评的兴起与文学批评的新变》,《中州学刊》(CSSCI)2016年11期。

《新媒介与国民“文学生活”的转型》,《文艺争鸣》(CSSCI)2016年第9期。

《齐泽克的生态观及其意义》,《外国文学》(CSSCI)2014年第2期。

《“女扮男装”:网络文学中的女权意识及其悖论》《文艺争鸣》(CSSCI)2013年第8期。

《后现代地理学:数字时代文学批评的困境与策略》《文艺争鸣》(CSSCI)2012年第1期。

《网络小说的快感生产:爽点、代入感与文学的新变》,《海南大学学报》(CSSCI)2016年第3期。

《数字时代艺术批评的空间转向》,《民族艺术》(CSSCI)2013年第2期。

《从立法到阐释:批评家网络生存的困境与可能》,《江西社会科学》(CSSCI)2012年第5期。

联系方式:

邮箱:liyangquan@126.com;

地址: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bat365正版官方网站(430079)


上一条:江雪


下一条:谢超